在醫(yī)療模擬訓練場景中,注射針一次可穿刺的模擬點數(shù)取決于多種因素。
從模擬道具的設計角度來看,若模擬道具為簡單的單點模擬模塊,如單個模擬血管或肌肉注射靶點,出于精準訓練及避免對道具過度損壞的目的,一次僅穿刺一個模擬點是最佳選擇。這種單點模擬道具設計相對簡單,能夠高度聚焦特定位置的操作練習,讓練習者集中精力掌握針對該部位的進針角度、深度等關鍵技巧。例如模擬靜脈穿刺的硅膠手臂,通常會在特定位置設置一個標準的模擬靜脈作為穿刺點,以保證練習的精準性。
然而,有些復雜的綜合性模擬道具為了提升訓練難度與場景真實性,會設置多個模擬點。像一些模擬人體上半身的道具,可能會同時設置多個不同部位的肌肉注射點、靜脈穿刺點以及皮下注射點等。在這種情況下,依據(jù)訓練需求,注射針在一次操作流程中可穿刺多個模擬點。例如,在模擬急救場景中,先進行靜脈穿刺給藥,緊接著在相鄰部位進行皮下注射輔助藥物,此時注射針就會先后穿刺不同模擬點,以模擬實際醫(yī)療流程中多種給藥方式的連貫操作。
從操作規(guī)范與安全性考慮,若訓練注重嚴格遵循臨床實際操作流程,那么一次操作往往對應一個模擬點。這是因為在真實醫(yī)療場景下,每一次注射操作都有其特定的目標和無菌要求等規(guī)范。頻繁穿刺多個模擬點可能導致交叉污染風險增加,且會影響對單個操作動作規(guī)范性的專注度。但在一些以熟悉不同注射部位、提高操作轉(zhuǎn)換熟練度為目的的訓練中,只要能保障操作過程中的無菌原則及模擬道具的承受力,注射針一次穿刺2 - 3個相鄰且合理設置的模擬點也是可行的。例如,在針對護士快速應急操作訓練時,模擬道具上設置相鄰的靜脈與皮下注射模擬點,允許一次操作中先后穿刺這兩個點,以提升其應對復雜情況的能力。